(堅毅、架空歷史、武俠)宋元學案 全集最新列表 黃宗羲 免費全文閲讀 之學,元佑,別見

時間:2017-07-16 19:37 /現代都市 / 編輯:楊慕次
完結小説《宋元學案》由黃宗羲傾心創作的一本哲學、爭霸流、穿越的小説,這本小説的主角是元佑,之學,別見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孔、孟門人,所見迥然不同。孔門蒂子或失之過,然所見卻不狹。孟氏„...

宋元學案

作品字數:約154萬字

小説狀態: 全本

所屬頻道:男頻

《宋元學案》在線閲讀

《宋元學案》第181篇

孔、孟門人,所見迥然不同。孔門子或失之過,然所見卻不狹。孟氏子只去狹處,所以不得不嚴其

屈原君之心固善,然自憤怨切中來。《離鹿》一篇,始言神仙,中言富貴,終言遊觀,已是為此三件,故託辭以自解,而反歸於君。若孟子,則始終和緩。

祖望謹案:屈原宗臣,非孟子比,東萊之言微有未審。但屈原上不及箕子,下不逮劉向,則有之。

子之間不責善,非置之不問也,蓋在乎滋涵養其良心。

「草芥」「寇」之對,似覺峻厲無温厚氣,蓋為齊王待臣之薄,其言不得不然。然使孔子遇齊王,必有不鋒芒,自然啓發之理。此卻是聖人事。

三王四事,皆於平常處看。惟孟子識聖人,故敢指用平常處言之。楊子不識聖人,乃曰「聰明淵懿,冠乎羣」,把大言語來包羅。

祖望謹案:此乃心譏《中庸》「祖述」「憲章」一條所本。

所主非人,終陷於其,谷永是也。然亦自有轉移之理,故陳瑩中説:「使王氏之門有負恩之士,則漢不至於亡。」瑩中亦嘗因蔡卞所薦入朝,卻排之,豈有終不可改者哉!雖然,有了翁之志則可。要之,看庸不可不謹。

學者志不立,一經患難,愈見消沮。所以先要立志。

今人説好事不可放過,固是。然必待好事然做,不知「鳴而起,孳孳為善」是甚事。自朝至暮,必有所用。

小人中庸,不必加「反」字。小人自認無忌憚為中庸。

孟子不與申、韓辯而與楊、墨辯,蓋明乎疑似之際。(以上《孟子説》。)

人不為技能所使者難。吳起以此殺妻。

☆、第185章 東萊學案(黃氏原本、全氏修定)(2)

義理之上,不可增減分毫。

自古文武只一。堯、舜、三代之時,公卿大夫在內則理政事,在外則掌征伐。孔子之時,此理尚明,冉有用矛,有若劫舍,孔子亦自當谷之會。西漢猶知此理,大臣韓安國之徒亦出守邊。東漢流品始分,劉巴張飛矣。

柳仲記其皇考嘗呼諸列堂下,言兄本是同生,只緣異姓人入門,用贵丈夫,諸莫不戰慄。其意固是。然孝友非男子獨有,人獨無。使男子之堅定,人自當化,豈有反為轉移之理。(以上《史説》。)

《國語》釋《詩》「自古在昔,先民有作,温恭朝夕,執事有恪」,此是古聖相傳,非一人之私言。如孔子告顏淵、仲弓,亦非孔子自説,《左氏》雲:「志有之:克己復禮,仁也。」又云:「出門如賓,承事如祭,仁之則也。」曰「志」曰「則」,皆是古人相傳。乃知三代下,此氣脈不曾斷。

王湛年三十,宗族皆以為痴。王述年三十,人或謂之痴。蓋其質厚韜晦。為學須質厚。

君臣之間,不是不可説話。此皆士大夫唉庸太重,量主太

殺數百萬生靈,亡數百年社稷,皆生於士大夫患失。

楊炎並租、庸、調為二税,此外不許誅一錢,他卻不知保不得來。大凡治財,最不可舊法,不可並省名目。

「不愧屋漏」,凡然而心不然,念慮間有萌皆是。

辭受之際,辭不必與人商量,若受卻宜商量。

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,一旦遇事,與里巷人無異。或有一聽老成人之語,能終庸步膺。豈老成人之言過於《六經》哉!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。

(梓材謹案:此下有一條移入《南軒學案》。)

為學須是一鼓作氣,間斷非學,所謂「再而衰」也。

用工夫人,才做覺得不是。覺得不是,是良心。

處兩不足之間,凡應和語,須對兩人皆可説。

聽人語不中節者,擇其略可應一語,推説應之。

權職當以正官自處,但不可妄有支用。

處家固不可不正且肅,然不可不放一分。(以上《雜説》。)

東萊遺集(補。)

平時徒恃資質,工夫悠悠,殊不精切,於要的處或鹵莽領略,於凝滯處或遮護覆藏,為學不,咎實由此。大概以收斂存、公平察為主。

觀史先自《書》始,然次及《左氏》、《通鑑》,統源流相接。國朝典故,亦先考治本末,及輩出處大致。於《大畜》之所謂畜德,明之所謂喪志,毫釐之間,不敢不致察也。但恐擇善未精,非特自誤,亦復誤人。

我方閒居,既非其同寮,又非其掾屬,義有所止。《易傳》《隨》「孚於嘉」義,最宜潛。蓋恐為其樂善美意所移,易得侵過耳。又賓主資廩皆明,則欠相濟之義,易得侵過也。

儉德,蓋凡事斂藏不放開之謂。

,良以嗜玉西薄,故卻欠克治經歷之功;思慮稍少,故卻欠存澄定之。積蓄未厚而發用太遽,涵泳不足而談説有餘。

彼此,而是非卒以不明;始容養將護,而其害反致滋。屑屑小補,迄無大益。

著書與講説不同,止當就本文發明,使其索。引申太盡,則味薄而觀者不甚得。若與學者講説,詳為指示可也。(以上《與張荊州》。)

所以喋喋煩瀆,正明辯審問,懼有一髮之差。初非世俗立彼我、校勝負者。

大凡人之為學,最當於矯氣質上做工夫。如懦者當強,急者當緩,視其偏而用。以吾丈英偉明峻之資,恐當以顏子工夫為樣轍,回縱低昂之用,為持養斂藏之功,斯文之幸也!

近時論議,非頹惰即孟,名實先欢惧舉不偏者,殆難乎其人。此有識者所憂。

供職已月餘,風俗安常習故之久,齟齬頗多。此皆誠意未孚之咎。惟省所未至,不敢諉其責於人。

説詖行,辭而闢之,誠今任此者之責。竊嘗謂異端之不息,由正學之不明,此盛彼衰,互相消。莫若盡於此,此光明盛大,則彼之消鑠無。所以為此説者,非玉伊糊縱釋,黑不辨,但恐專意外攘,而內修工夫反少。

向見論治書,其間如仿井田之意,而科條州郡財賦之類,此固為治之,然施之當有次第。今先務,恐當啓迪主心,使有尊德樂之誠,眾建正人以為輔助,待上下孚信之,然為治之可次第舉也。儻人心未孚信,驟更張,則眾譁然,終見沮格。雖成功則天,本非君子所計,然於本末先之序為有憾焉,不可不審也。今事雖已往,亦不得不論耳。

從遊亦有可望者否﹖本不實者,所宜察。往時固有得輩言語謦欬以借,而行則不掩焉,媢嫉者往往指摘此輩,以姍侮吾,紹興之初是也。雖有無類,然今單微,排毀者舉目皆是,恐須謹嚴也。

析理當極精微,雖毫釐不可放過。至於尊讓輩之意,亦似不可不存。

此雖名為嗜學,而工夫泛漫,殊未精切。推原病,蓋在徒恃資稟,觀書西得味,即不復精研,故看義理則漫而不別,遇事接物則頹弛而少精神。今乃覺氣質精厚,思慮西少,原非主敬工夫,而聖賢之言,本末完,意味無窮,不可望洋向若而不也。

用間精明新鮮時節,常苦不續,而弛惰底滯意思未免間雜,殊以自懼。主一無適,誠要切工夫,但整頓收斂則易入於着,從容涵泳又多墮於悠悠。「勿忘,勿助」,信乎其難也!

(181 / 354)
宋元學案

宋元學案

作者:黃宗羲 類型:現代都市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